广州低价窜货调查

时间:2025-05-15浏览数:10

低价窜货背后的灰色江湖

广州某电子批发市场内,一批标价仅为市场价七成的品牌耳机正在悄然流通。
这些产品外包装略显粗糙,防伪标签经不起仔细查验,却依然吸引了不少小商家批量采购。
类似现象在服装、日化、数码配件等多个领域屡见不鲜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。


窜货商通常通过三种渠道获取货源:部分经销商为完成销售指标低价放货,代工厂**额生产的"尾单",以及海外市场的回流产品。
这些商品往往缺少正规发票和售后服务,但价格优势明显。
某服装店主透露,窜货商品的利润率能达到正规渠道的两倍,这是他们甘冒风险的根本原因。


市场秩序正遭受严重冲击。
品牌方每年因窜货损失的利润高达15%-20%,更棘手的是假货开始混迹其中。
去年查获的某化妆品窜货案件中,30%的产品经鉴定为高仿品。
消费者看似捡了*,实则面临质量隐患和维权无门的风险。


监管部门近年加大了对仓储物流环节的排查力度,但狡猾的窜货商采用化整为零的仓储模式,将货物分散存放在多个城中村民房。
某次突击检查中,执法人员在相邻的三栋民房内分别查获同一批次的运动鞋,总价值**过两百万元。
这种"蚂蚁搬家"式的运作方式,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

从表面看,窜货是价格差异催生的市场行为,实质上暴露了品牌渠道管理的漏洞。
当正规经销商发现辛苦开拓的市场被窜货侵蚀,其忠诚度必然下降。
某家电品牌华南区负责人坦言,他们每年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经销商因窜货引发的冲突。
建立科学的定价体系、完善溯源机制,或许比单纯的围追堵截更为有效。


http://ssfxxzx.cn.b2b168.com

产品推荐

Development, design,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one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

您是第510003位访客

版权所有 ©2025 八方资源网 粤ICP备10089450号-8 深圳市上书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.

技术支持: 八方资源网 八方供应信息 投诉举报 网站地图